這裡不是希臘的Mykonos Island。這裡其實是突尼西亞的西迪布賽德。
突尼西亞在非洲國家之中可算是非常文明, 國民也非常友善。我們途經的地方, 雖然有少部分人以日語與我們打招呼, 但大部份人跟我們打招呼時都懂得說"NI HAO"。雖然經過攤販面前, 少不免被他們叫入內參觀, 但他們很少會纏繞著你不放, 有時他們更寧願不賣, 也不願劈價, 很有尊嚴。
在突國共八天, 經過得地方都很整潔, 即使是旅遊車沿途途經的地方或洗手間都很清潔, 而且連一個乞丐也沒碰過,。雖然不能說他們生活很富裕, 但他們卻活得很有尊嚴。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英俊導遊Midi,他深得團內不同年紀層面的女士喜愛,通曉五國語言,他有一個帶香港團認識的女友。最後一天當他與我們的男領隊擁抱告別,一位上了年紀的女團友急不及待趨前與他面貼面擁抱,把他弄得滿臉通紅。
下機後的第一個行程不是博物館之類的節目而是SHOPPING MALL和CARRE FOUR。
第二站是巴杜博物館 (Bardo Museum)。主要是看馬賽克畫,在約旦也看過這種畫和它的制作過程。不過以規模來說,巴杜的收藏規模可算是大得多。
今天的最後一站 - 麥地那市集 (Madina Souk)
第二天的行程首站是迦太基遺址,與土耳其的以弗所相比,這裏的面積無疑是細得多。
接著的行程是到可以比得上希臘Mykonos藍色小屋的西迪布賽德(Sidi Bou Said). 根據旅遊社的原有行程,我們下機的當日,即二十四號就應該往這地方,但我們的行程改了, 不知是否因為當天最終引致射殺示威者的活動,所以把我們的行程改了,使我們得以避過一劫。我們當天也感受不到任何異樣。
告別處地中海海岸的Sidi Bou Said, 預備向撒哈拉進發。
最近幾天,突尼西亞發生數次因抗議失業示威而起致傷亡的事件,而起發全國各地發起示威活動的失業青年自焚事件就在Sidi Bou Said發生。
旅遊車經過的地方都常常貼滿了本亞里的肖像海布,但想不到在我們離開的兩星期後,這個國家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維持了二十三的政權就一夜瓦解。
2015年3月19日的報導
北非國家突尼西亞的巴杜國家博物館(Bardo Museum)十八日發生恐怖攻擊,數名手持AK-47自動步槍的好戰份子對遊客大開殺戒,並且劫持人質,造成十九人死亡,包括十七名外籍遊客。突國反恐小組隨後包圍該博物館並且進行攻堅,最後順利擊斃兩名好戰份子與救出所有人質。當局目前還不確定恐怖份子的身分,並表示還有二或三人在逃。突國安全部隊在事發兩小時後發動攻堅,約一百五十名安全部隊和警察衝入這座位於首都突尼斯市中心、國會大廈附近的博物館,成功擊斃兩名好戰份子與解救所有人質。由於博物館緊鄰國會,國會一度緊急疏散人員。當局表示,恐怖份子先在博物館外對正從巴士走下來、尚未進入博物館內的外籍遊客開槍,之後進入館內挾持人質。突國總理埃西德(Habib Essid)表示,這起恐怖攻擊共有二十一人死亡,包括兩名恐怖份子;十九名罹難者中,有十七人是外籍遊客,分別來自德國、義大利、波蘭與西班牙,另外兩名死者是突國警員與突國清潔婦,此外還有二十二人受傷。 埃西德還說,有二或三名參與攻擊的好戰份子在逃。警方表示,目前還不清楚這些恐怖份子的身分;也沒有消息顯示此一攻擊行為,是模仿近來在伊拉克大肆破壞古文物的伊斯蘭國好戰份子。 突尼西亞是阿拉伯之春民主運動的起源地,但不少伊斯蘭好戰團體在二○一一年突國茉莉花革命後崛起,有約三千名突國人前往伊拉克與敘利亞成為極端主義戰士。巴杜博物館以突國古代藝術品及羅馬希臘寶藏等收藏品聞名,深受外籍遊客歡迎,恐怖份子以此為攻擊目標,對極度仰賴歐洲觀光客收入的突國政府而言,顯然是一大打擊。 這起攻擊是突尼西亞自二○○二年觀光勝地傑爾巴島的猶太教堂遭開打恐怖組織以自殺炸彈攻擊、造成二十一人死亡以來,最嚴重的一起涉及外籍人士的恐怖攻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