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Mosque, Istanbul (藍廟)
Hagia Sophia Museum, Istanbul (聖蘇菲亞大教堂)
Ankara (安哥拉)
二零零八年六月八日- 十五日
第一站 - 土耳其
晚上乘坐土耳其航空公司的航班先飛伊斯坦堡, 然後再乘另一航機飛安哥拉. 遊罷安哥拉後乘車直往奇石林 (加柏都西亞) 住宿兩天, 然後往棉花堡 (一天), 經古薩達斯 (一天) 到依斯密在第六天乘機返伊斯坦堡, 停留一個晚上於第七天晚上乘機返港.
地理位置和風景
土耳其百分之九十五的領土位於小亞細亞 ,歐洲領土 (即伊斯坦堡的所處位置) 只佔百分之五. 土耳其境內的自然風光是非常吸引的. 其中的奇石林, 神仙煙囪, 棉花堡都是不容錯過的好地方.
Goreme, Cappadocia (奇石林, 加柏都奇亞)
Fairy Chimney (神仙煙囪)
Pamukkale (棉花堡)
土耳其的宗教
土耳其人佔總人口的80%以上,庫爾德人佔15%, 其餘為阿拉伯人、亞美尼亞人等。 自八世紀大批土耳其人皈依回教後, 現99.8%的人口均為回教徒. 其中信尼派 (Sunni) 回教徒約佔85%, 阿拉維派(即土耳其的什葉派 (Shiite)) 約佔15%. 另外, 還有基督教和東正教徒等. 所謂"什葉"就是"同志"或"贊助者"的意思. 其中心思想就是維護正統. 現在我們常見到用黑頭巾 (hijab) 裹頭, 蓋面, 身穿黑長袍 (burqa) 只露出雙眼的回教婦女就是什葉派教徒. 雖然土耳其人口中絕大部分為回教徒, 但回教卻不是土耳其國教.
(上圖: 君士坦丁一世和查士丁尼一世向聖母馬利亞示意效忠 - 聖蘇菲亞大教堂馬賽克畫)
土耳其小史
土耳其曾經被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 (395–1204 and 1261–1453) , 拉丁帝國 ((1204–1261), 奧圖曼帝國 (1453–1922) 所統治. 君士坦丁一世為羅馬皇帝(公元306年至337年) 於330年將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遷到拜占庭,他在這裏建立了“新羅馬”(Nova Roma),在他死后就被更名为君士坦丁堡 (Constantinople), 於1930年改名為伊斯坦堡 (Istanbul)。
公元395年, 羅馬帝國一分為二, 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的被稱之為"東羅馬帝國", 因其都城處古希臘城市拜占廷舊址上, 所以又被稱為"拜占廷帝國". 1453年梅荷美特二世佔領伊斯坦堡, 征服了拜占廷帝國.
(上圖: 奧圖曼民族服飾)
奧圖曼帝國的統治和滅亡
奧圖曼帝國 (Ottoman Empire) 是一個專制的回教帝國. 由各種民族和教徒組成的帝國, 完全由蘇丹 (Sultan)一人控制. 而宗教上的最高領袖哈里發 (Harife), 亦由同一人兼任, 蘇丹兼政教統治者於一身. 所謂哈里發意即"繼承人", 亦可解做回教教皇.
帝國人民分為兩部分: 一是土耳其人和回教人, 另一是基督教和猶太教徒. 但回教徒和基督, 猶太教徒在法律上並不平等, 前者是統治階級, 後者則要繳交較多稅金.
自梅荷美特二世開始, 對皈依回教者給予政治利益, 因此波斯尼亞, 黑山國, 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等地的基督徒也相繼信奉回教.
1895年7月, 巴爾幹半島的黑山國和波斯尼亞的斯拉夫民族因納稅問題而爆發叛亂. 叛亂迅速蔓延至塞爾維亞. 1877年4月24日俄國因土耳其連續拒絕兩次會議中有關巴爾幹問題的決定而向其開戰. 俄軍很快攻入土耳其本土, 並直迫君士坦丁堡. 7月13日土耳其與俄, 奧, 英, 德, 法, 意簽定伯林條約, 土耳其喪失了許多領土.
1914年6月28日, 奧地利皇儲夫婦於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被一賽爾維亞青年刺殺, 觸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時土耳其已與德, 奧同盟, 故宣布參戰. 1918年協約國由巴勒斯坦和伊拉克向土耳其大舉進攻, 土耳其慘敗. 同年十月, 土耳其和協約國簽訂同戰協議, 協約國遂肆意佔領土國領土, 開始瓜分奧圖曼帝國.
1918年後,土耳其國民運動的愛國者對奧圖曼帝國進行抗爭,並反對奧圖曼帝國簽訂塞夫爾條約。
在土耳其國民運動的成立及土耳其獨立戰爭後,革命運動於1922年11月1日推翻奧圖曼帝國。1923年8月23日,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批准了洛桑條約. 協約國部隊依約在六周後分期撤軍, 最後一批於10月2日, 在伊斯坦堡的杜馬伯爵皇宮離去.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正式成立。
Dolmabahce Palace (杜馬伯爵皇宮)
土耳其的政治概況
自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 為了實現政教分離, 土耳其除在國民議會上廢除帝制, 其首任總統穆斯塔法·凱末爾 (其被尊為土耳其國父) 提出廢除哈里發 . 土耳其正式於1928年在憲法中取消國教為回教的條文, 這樣人民就賦予信仰自由, 其他宗教擁有與回教的同等地位. 此外, 凱末爾矢志成為歐洲一員, 他為此制訂和採用依據西歐國家法律為摹本的新民法等,從而為土耳其的世俗化掃清了障礙,這使得保守的伊斯蘭教徒認為他是伊斯蘭信仰的背叛者。
二十世紀百年間, 土耳其積極推動歐化 ﹕1950年代初期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接著成為歐洲諮委會一員' 1995年歐盟與該國簽署了關稅聯盟條款.自從 歐盟諮委會1999年於赫爾辛基及2002年於哥本哈根兩度確認土土耳其歐盟會員申請資格後,安哥拉當局即進行某種寧靜革命以滿足入盟必要條件 .
上圖: Ataturk's Museum (國父紀念館)
大部份的土耳其回教徒屬信尼派, 是很開明和溫和的教派, 而土耳其人大都很友善和富幽默感. 但土耳其近兩個月發生了多宗恐怖襲擊案, 其情況是令人憂慮的.
境內恐怖組織
激進回教徒問題
除庫爾德工人黨外, 多個組織,包括極左翼份子,激進伊斯蘭教徒,近年不斷在土耳其各地發動多宗炸彈襲擊。這些襲擊案被認為與土耳其推行政教分離的世俗法有關,因為土耳其境內一些回教徒仍希望國家法律依回教律法而訂。這些襲擊案顯示出土耳其境內的世俗主義者與支持恢复回教律法的民眾之間的重大分歧。
(上圖: 伊斯坦堡市)
庫爾德問題
土耳其庫爾德工人黨(PKK)是庫爾德游擊隊組織,成立於1979年, 其宗旨是通過武力手段在地處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交界處的庫爾德人居住區,建立一個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共和國”。最近幾年, 土耳其為了鎮壓庫爾德工人黨的叛亂, 不但支出了數十億元美金的戰費, 而且也犧牲了三萬多條無辜性命. 舉國上下無不希望政府能盡早解決庫爾德工人黨的叛亂問題.
相關連結:
- 以色列歷史
- 黎巴嫩歷史
- 約旦歷史
- 敘利亞歷史
近期新聞
土耳其汽車炸彈爆炸11傷
土耳其軍車遇炸彈襲擊9士兵死
土耳其兩宗爆炸逾百人傷亡
(明報)7月28日 星期一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0727/4/7e2p.html 美駐土耳其領事館受襲擊
(明報)7月10日 星期四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0709/4/73ap.html 土耳其近年炸彈襲擊事件
(明報)7月29日 星期二【明報專訊】2003.11.15——伊斯坦布爾兩座猶太人會堂遭汽車炸彈襲擊,30死146傷
2003.11.20——伊斯坦布爾發生兩宗連環炸彈襲擊,匯豐銀行總部及英國領事館嚴重受損,造成至少30人死亡,數百人傷
2004.06.24——布殊到訪前夕,伊斯坦布爾發生炸彈爆炸,4死15傷
2005.07.06——土耳其西部城市古薩達斯(Kusadasi)一輛小巴發生炸彈爆炸,至少5死,包括兩名英國及以色列女子
2006.06.25——南部安塔利亞市以東100公里一個旅遊勝地發生炸彈爆炸,4死28傷
2006.08.28——安塔利亞再發生炸彈爆炸,3死87傷
2007.05.22——首都安卡拉一座購物商場大門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6死91傷
下一站: 以色列
【明報專訊】2003.11.15——伊斯坦布爾兩座猶太人會堂遭汽車炸彈襲擊,30死146傷
2003.11.20——伊斯坦布爾發生兩宗連環炸彈襲擊,匯豐銀行總部及英國領事館嚴重受損,造成至少30人死亡,數百人傷
2004.06.24——布殊到訪前夕,伊斯坦布爾發生炸彈爆炸,4死15傷
2005.07.06——土耳其西部城市古薩達斯(Kusadasi)一輛小巴發生炸彈爆炸,至少5死,包括兩名英國及以色列女子
2006.06.25——南部安塔利亞市以東100公里一個旅遊勝地發生炸彈爆炸,4死28傷
2006.08.28——安塔利亞再發生炸彈爆炸,3死87傷
2007.05.22——首都安卡拉一座購物商場大門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6死91傷
下一站: 以色列